首页

情侣奴

时间:2025-05-28 19:56:23 作者:坐一趟高铁,究竟要经过几扇“门”? 浏览量:84824

小伙伴们坐高铁出行时

有没有注意到

从进站到出站

会经过几扇“门”?

都有哪些注意事项?

小编今天带你

一边数数一边学习

↓↓↓

 

“进站闸机门”

进入火车站候车厅

遇到的第一扇门就是

“实名制验证闸机”

  将有效证件放在实名制检票机识别区域,同时进行人脸识别,票、证、人一致,闸机门会自动打开。旅客也可凭购票时的有效身份证件,走人工通道。

  如果忘记携带身份证,可以在车站的公安制证窗口办理临时身份证明,或者使用铁路12306App申请电子临时乘车身份证明,凭此证明也可以刷证进站。

 

“安检仪门”

过了闸机,下一步来到

“安检仪门”

携带的所有行李物品

都要接受安全检查

  部分车站设有便民寄件柜,如果发现不小心携带了限制携带物品,旅客可以根据需求自助办理物品邮寄。

  安检时,请依次排队,不扰乱现场秩序,主动脱帽配合检查,检查完毕后快速通过。

 

“检票口门”

进入候车室

通过车站显示屏

快速找到对应检票口

接着就来到了

“检票口门”

各站开始检票时间和停止检票时间不同

请注意听广播或看车站显示牌公告

  检票时,请站在黄色地标线后方,刷证依次通过。如有疑问,可以现场咨询人工检票口工作人员。

  没赶上火车时,请别着急,符合条件的旅客可以通过铁路12306网站、App或车站人工窗口,办理车票改签业务。

 

“高铁列车车门”

过了检票口

接下来就是

“高铁列车车门”

  车厢前后基本设有两个车门,旅客可以根据自己的座位号,选择距离座位更近的车门上车。如果乘坐重联的动车组,注意8车厢和9车厢不相通。

  高铁列车车门是由司机集控开关,不能擅自推拉车门,也不能随意触碰车门附近的按钮,注意文明乘车。

 

“车厢门”

登上列车

来到座位前

我们还会遇到一扇门

“车厢门”

  通过门设在车厢两端,分为电动感应和手动按钮两种模式,是隔音降噪的好帮手。

  带娃的旅客通过内端门时,请注意照顾好身边的小朋友。

 

“卫生间门”

乘车时

旅客经常需要使用

“卫生间门”

动车组列车一般设有

普通卫生间和无障碍卫生间

  采用手动开关的卫生间门,把手向上的门需要侧拉打开,把手横向的门需要下压并往里推。

  无障碍卫生间的门一般采用电动开关方式,只需轻轻按下电动按钮,就会自动开启和关闭。

  进入卫生间后,切记旋转上锁,将门彻底关闭。

 

“出站闸机门”

到达目的地

经过的最后一扇门是

“出站闸机门”

旅客可以直接刷证出站

或走人工通道出站

↓↓还可能会遇到这些门↓↓

“候车厅单向出站门”

  旅客进入车站后,因特殊情况需要暂时出站,可以通过单向门出站,再次进站需要按进站流线重新安检。

“无障碍电梯门”

  依靠辅助器械出行的旅客,可预约重点旅客服务,工作人员会提供乘坐电梯快速到达站台服务。

“中转换乘门”

  持联程车票的旅客,可以根据指引标识,进行中转换乘。

坐一趟高铁

你还见过哪些门?

快来评论区分享吧

  策划:董畅 赵熳

  供稿:《人民铁道》报业有限公司四川记者站(成都局集团公司融媒体中心)、成都客运段、成都车站融媒体工作室

  文图:赵熳 向阳 韩文婷 简艳 刘晓

  视频:韩文婷 韩旭刚

  (中国铁路微信公众号)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王毅同荷兰外交大臣斯洛特通电话:中欧之间共识远大于分歧

湖南、广东市场监管部门联合公安、消防部门对不合格灭火器的生产、销售企业开展现场执法,调取生产销售台账等单据材料,查扣涉嫌不合格灭火器6603个、原材料磷酸二氢铵6吨。

351.57公斤!新疆油菜单产纪录创新高

“北京金漆镶嵌艺术博物馆与哈尔滨市博物馆金漆艺术馆强强联合,设立北京金漆镶嵌艺术博物馆哈尔滨展示中心,进一步弘扬祖国传统文化,深化京哈在文化艺术领域的合作,这不仅是传统漆艺文化的延伸,更是黑龙江省工艺美术行业的大事、喜事。”黑龙江省工艺美术协会会长付清泉表示,黑龙江省工艺美术协会将以本次活动为新的起点,继续秉承创新、传承、发展、保护、共享的发展理念,不断推进漆艺文化的创新和技艺的升级,努力将漆艺打造成为行业新标杆。

中国博物馆协会考古遗址博物馆专业委员会成立

野猪,一种偶蹄目猪科物种,食性广泛、性格凶猛、繁殖力强,栖息于山地、丘陵、荒漠、森林、草地,曾经由于过度捕杀和栖息地变小等原因,处于局部灭绝状态。

中国驻中非大使馆发布紧急安全提醒

天水麻辣烫的出圈,不禁让人想到去年爆火的淄博。从市民的“宠粉”举动来看,天水也在借鉴淄博模式。天水能复制淄博,成为下一个“顶流”吗?

瞭望·治国理政纪事|人海和谐 厦门向新

“我觉得冥币纸钱是民俗用品,也是生者对逝者情感寄托的载体,毕竟我们能做的也不多。”“95后”刘女士每年清明都会和家人回乡下祭扫。她的父亲曾说,烧纸一定程度上是想看到那缕青烟,青烟仿佛是与逝者沟通的“信号”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